這篇要來介紹金城鎮的景點囉!
避免有人還沒看過前幾篇的介紹,再次說明一下,雨琴這次金門遊是三天兩夜,也是自駕騎摩托車,且不是所有景點都有去到,因此沒有介紹到並不是不好,而是時間不夠@@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金城鎮為金門人口最多的行政區,是金門的政經文化及交通中心,可以算是金門的市中心,當然也有很多知名的古蹟景點。
1.建功嶼
建功嶼位於浯江溪口,又被稱為董嶼、珠嶼、鰲嶼,而在清末醫療不發達的時代,患有痲瘋病的人,就會被送到此地隔離,因此又有痲瘋嶼的稱號,直到金門縣政府恢復對小島的控制,才逐漸開放及促進觀光產業。
建功嶼特別的地方在於退潮時,才能看到通往島嶼的石板道路,因此又被稱為金門的摩西分海,沿途不僅可以看到金門大橋,還可以觀賞到潮間帶的動植物,像是螃蟹、彈塗魚,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金門的特有種夫妻魚(鱟)。
建功嶼上不僅有戰堡,從遠處看還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鄭成功像,紀念抵抗清朝侵略的英雄。
建議大家穿著拖鞋來建功嶼,剛退潮時石板特別濕滑,很容易滑倒,千萬要小心!
2.金門城
金門城是金門居民於明朝為了抵禦海盜的侵擾所集體建造的「千戶所城」,直到清朝總兵陳龍將總兵署遷至後浦才開始沒落。
以上的圖片分別為西門、北門、東門,而南門目前為金門舊酒廠的入口大門,所以雨琴沒有上前拍照,以上的城門只有北門可以上去,但可能是因為沒落的原因,城上的環境並沒有特別乾淨,所以拍拍照就下來了.....。
3.陳景蘭洋樓
陳景蘭洋樓相信學生時期的我們對它一定很有印象。沒錯!它有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課本裡面!也是旅遊團100%會帶大家來的景點之一。
陳坑位於金門南方的小漁村,居民皆以捕魚為生,因此缺乏私塾及學院,使陳坑人一直未有人能考取功名、進朝當官,再加上與其他村落有衝突時,未有陳坑出生的當官者可以依靠,因此吃了很多苦,也促使陳坑出生的陳景蘭有了辦學的念頭,希望陳坑居民有揚眉吐氣的一天。
陳景蘭幼時原本想赴京趕考,卻因為戰亂不得而終,直到他21歲時前往南洋發展,落腳當時英國的殖民地-新加坡,後來前往荷蘭殖民地-印尼,在這之中從事過許多工作,也體會到了許多不一樣的南洋風情文化。36歲返鄉,帶著洋人設計的建築藍圖,開始興建陳景蘭洋樓,提供陳坑當地人免費就學。
目前洋樓內有一些展覽及介紹,供遊客們了解陳景蘭洋樓的歷史。
4.古崗樓
古崗樓位於東門外,四周擁有一座天然兼人工的湖泊,這裡原本為墓地,後因為蔣中正先生喜歡此地,因此興建了古崗樓。
目前古崗樓一樓有一個大空間,介紹一些金門的歷史,平日的話不會開燈,會有點昏暗。
二樓是小賣部,販賣一些紀念品、蛋糕、茶飲等等,也有提供古裝可以穿著拍照,他們的家具都是中式的,非常古色古香!三樓是最值得去的地方,雨琴一家到的時候三樓都沒有人,好像被包場了一樣!感受徐徐的風、欣賞古崗湖的美景、品嘗下午茶,十分愜意!
5.得月樓
得月樓位於水頭聚落,建立於1931年,是黃氏家族的黃輝煌經商致富後,請福建的匠師設計建造的,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。
得月樓建造的時候是治安最壞的時期,因水頭聚落鄰近海邊,因此經常遭海盜侵略,而得月樓就被特別打造許多防禦工程,像是可以供架槍的槍眼、逃生密道等等。
得月樓內掛有一些介紹,像是當時的背景,及建立的目的,也是個很好拍照的景點!
6.金水國小
金水國小就位於得月樓的旁邊,從得月樓的門口就可以看到金水國小的背面。
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十分注重教育,特此興建學校,於1932年興建金水國小。
金水國小按照傳統書院「回」字型的格局打造,俗稱番仔厝,中間為講堂、四面為教室、後方也有教師宿舍及廚房,是當時金門最新、最大的學校,並於2003年列為歷史建築。
7.浯江書院
浯江書院位於金門中山國小旁邊。一進浯江書院正中央為講堂,而講堂的中央為朱熹的雕像,一旁的牆面也寫有朱熹的弟子。
相傳南宋時期,朱熹曾在同安縣擔任主簿,也在任內兩度蒞臨金門,因此金門人受到朱熹的教導,使讀書風氣鼎盛,而金門人為了感謝朱熹,在乾隆時期建立浯江書院時,並在後方建立朱子祠,如今朱子祠被後人列為國定古蹟。
以上為金城鎮的景點介紹,若想知道金門其他地區的觀光景點,可以看雨琴其他篇的介紹喲!
歡迎入內觀看其他相關文章: